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园区 > 湖南
麓谷,一个充满诗意的科创高地——长沙高新区从科技园区迈向科技产业新城
潇湘眼洁 2022-03-29 16:44:24 阅读:4135 来源:湖南日报
提要麓谷,一个充满诗意的科创高地——长沙高新区从科技园区迈向科技产业新城
数字说“谷”
长沙高新区,另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麓谷。30多年经历华丽蝶变:面积从弹丸之地到140平方公里;营业总收入从2万元起家到“一区四园”突破5200亿元;入园企业从首批30余家到3.3万家,并培育引进中联重科、威胜集团、三诺生物等50家上市企业。
麓谷,一个写满传奇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1年,长沙高新区书写优秀答卷:引进重大项目76个,投资总额376亿元,其中过100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5个,“三类500强”项目5个;园区企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产业投资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5%,税收增长22.8%;在全国386个国家级开发区排位中,位居“2021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9位,并在全省44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中拔得头筹。
记者探“谷”
创新,从长沙走向世界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
湘江西岸的长沙高新区麓谷,塔吊林立、车水马龙。在项目建设高峰期,麓谷曾有532座塔吊、2558台设备、2.78万名施工人员同步作业。
“年内开工、年内竣工、年内投产、年内达效,创造了11个月建成投产的业界纪录。”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对“麓谷速度”竖起大拇指。三安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0亿元,是目前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芯片43.2万片,年创产值120亿元、税收13亿元。
从龙头企业引进到上下游配套企业竞相落户,长沙高新区半导体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集芯片设计、材料、装备制造、工艺设计、封装封测等环节于一体的产业链。
引进一个龙头,留住一个人才,带活一个产业。
引进3D打印世界标准制造者许小曙,带来了整个3D打印产业;海归人才戴立忠创办的圣湘生物,目前已成为国内、国际抗疫主力军;罗安、夏家辉、李少波等,为麓谷自主创新注入无穷动力……
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介绍,目前,该区拥有30多个孵化器、加速器,10余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建立了400余个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超过5000项。
产品创新成为链接前沿技术与广阔市场的核心环节。一个又一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成果,在长沙高新区相继诞生。
全球首台碳纤维臂架泵车、输送高度最高的混凝土泵车、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第一个杂交水稻优化组合、第一条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第一例“克隆神经疾病基因”……
长沙高新区形成了科技成果自主转化、联合转化和出让转化3种模式,构建起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标准厂房加速成长、再到专业园区发展壮大的三级成长梯次,打造了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2014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长沙高新区被定为核心区域创新谷。长沙高新区以仅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1%的财政税收,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西引擎”,“中国麓谷·创新谷”声名远播。
追溯,从荒凉走向繁华
从卫星照片上,能清晰看到长沙高新区从荒地到新城的变迁。30多年间,长沙高新区一路西拓,从岳麓区望城坡延伸至望城白箬铺,从湘江西岸“一巴掌”大的地方扩张到140平方公里。
1988年,国务院同意设立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这是长沙首个产业园区。
1991年,长沙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身份”飞跃,麓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荒地上,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的牌子高高挂起,科技兴湘开启大幕。
创业伊始,缺钱、缺地、缺人、体制不顺……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的开拓者迎难而上。
“每年1600万元启动资金,可谓杯水车薪!”首任长沙高新区党委书记陈松介绍,当时,为把有限资金投入到产业建设上,大家租房办公,以“拓荒牛”自勉。
长沙高新区一路疾行,很快发展空间受限、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凸显出来。
长沙充分利用已有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场地,在国内创建了独一无二的“没有地理围墙的试验区”。
园区从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入手,助力手握尖端技术的科研院所改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问题解决了,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为园区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
事实证明,路子走对了。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成立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30年后,中联重科已成长成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的出现,成功助推园区实现“增加产业发展空间,扩大政策覆盖面”发展战略。
此后,长沙高新区不断向西延伸,相继托管了东方红镇、雷锋镇、麓谷街道、廖家坪街道,麓谷版图拓展至140平方公里,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蓬勃发展期。
“梦想照进现实。”看到如今的麓谷,陈松忍不住称赞,如同施了魔法,在30多年里,从一片荒凉的黄土地到人才总量超20万的宜居宜业新城,麓谷绽放夺目光彩。
明天,从园区变为新城
2021年8月11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和长远锂科董事长胡柳泉在长沙敲响企业上市的铜锣,长远锂科成为长沙高新区第50家上市公司。
2021年,长沙高新区新增上市公司4家。目前,全区境内外上市公司合计达50家,持续领跑全省县市区,在中部园区居于首位,跻身全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参加第一届岳麓峰会的12位创业者,他们的企业都上市了。”在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上,58集团创始人姚劲波说。
冬有乌镇,春有岳麓。伴随着岳麓峰会举办,移动互联网产业在长沙高新区“井喷”式发展。长沙高新区已拥有移动互联网企业1.3万多家,2021年共引进软件企业2000余家,全年涉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麓谷“网络湘军”声名鹊起。
3月1日,长沙高新区召开2022年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再次擂响今年项目建设战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2%;共铺排项目304个,年度投资380亿元。
中联智慧产业城、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航天环宇形成三大片区纵深推进,串联起高新区绵延10公里的许龙路工业走廊;深信服、万兴科技、三诺生物等一批优质项目增资扩产,实现产业规模、增速继续领跑,高新区正在积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更多新优势。
麓谷,正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阔步向前,从科技园区向科技产业新城转变。
从没有道路,到如今210余公里;从不通公交,到开通69条公交,城铁地铁也接踵而来;从没有绿化,到如今4座大型公园绿意盎然;从没有楼盘,到房地产企业扎堆而来;从没有学校,到拥有24所公办中小学校……历经34年,一个集“动力、实力、活力、魅力”于一体的麓谷,展现在人们面前。
行家论“谷”
攀高逐新,打造“五好”园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周庆年
作为长沙市发展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一极,长沙高新区承担和发挥着“领头羊”“排头兵”“主力军”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必须干在最实处、走在最前面。在去年“攀高、升级、进位”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正进一步推动“经济贡献再提升、产业项目再提升、科技创新再提升、功能品质再提升”。
“向高峰攀登”,全力打造科创高峰。通过夯实创新载体,引进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攻关、做强创新主体,为园区发展注入“创新力量”。目前,麓谷园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4个、高新技术企业1525家。推出企业创新积分制信息系统,打造七大运用场景,赋能企业发展。
“朝高地进发”,全面推动发展升级。创新实施“四项计划”——企业领跑、企业倍增、低效产能转型升级、软件再出发三年行动,对园区重点企业实行精准帮扶、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一企一(对)策,打造增长动能,引领产业升级。
“向高者看齐”,奋力推动争先进位。全面打造“五好”园区,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全面对标国家高新区新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对标全国排名前十位国家高新区,强长板补短板,奋力推动园区整体综合评价排名进位提升。
把激情写在麓谷大地上,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抓牢抓细每一项工作,推动打造五千亿级园区取得新成效,在创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中实现新一轮大提升。
麓谷,明天风景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