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财经
昔日“三湘第一县”醴陵,为何被浏阳反超!
潇湘眼杰 2023-05-18 08:01:08 阅读:4435 来源:潇湘眼原创/丁丁
提要长江后浪推前浪。
“三湘第一县”是块砖,哪里强势往哪搬!
现在的“三湘第一县”毫无疑问是长沙县,而短短10年间,这一名头其实已换了好几任主人。
醴陵、浏阳都曾荣获“三湘第一县”桂冠。
但城市竞争如逆水行舟。每个城市都有抢夺“第一”,力争上游的心气儿,但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际遇、政策的扶持、城市的发展理念差异,都推动城市发展走向不同的结局。
典型如醴陵和浏阳的经济地位转换。
同属湘赣边区域,上世纪80年代,依托瓷器、烟花鞭炮两大优势产业,醴陵傲视全省,成为全国知名的“三湘第一县”。
醴陵花炮闪耀陶瓷博物馆上空,图源于官方
但在短短几年后,浏阳实现反超,将醴陵甩在身后。
即便2012年3月,醴陵踌躇满志,在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赶超浏阳”的奋斗目标。
但高举“赶超浏阳”的旗帜10年,双方的距离就是在越拉越远。
过去10年,醴陵GDP从2012年的395.5亿提升到2022年的875.7亿。浏阳的GDP则从2012年的811.1亿提升至2022年的1722.5亿。
GDP增幅同样跃升一倍多,但两城的差距从原本相距420亿扩大到850亿,前者在冲刺千亿GDP梯队,后者距离2千亿梯队只剩一步之遥。
这不禁让人好奇,都曾是“三湘第一县”,醴陵、浏阳的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01
80年代
湖南县域经济的主场是醴陵
醴陵曾是湖湘大地上,威名赫赫的“三湘第一县”。
在国内大多数县城,仅靠第一产业求温饱,全国遍地贫困县的大环境下,醴陵坐拥陶瓷、烟花两大核心产业,“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美誉驰名中外。
交通建设在整个湖南省同样优越,比起至今都没有铁路的浏阳,醴陵的铁路干线建设比浏阳提前了百年。
醴陵火车站是湖南省内首个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8月,1903年8月正式运营。
历经百年沧桑的醴陵老火车站台,图源于铁路官微
1905年12月,伴随株萍铁路全线竣工,株洲开始领衔普铁时代,逐渐坐拥东西、南北向的十字交通枢纽,交汇粤汉、浙赣、湘黔3条铁路干线,成为中国南方铁路的交通中心。
作为株萍铁路的中点,醴陵以毗邻株洲之势,交汇沪昆铁路与醴茶铁路,在1908年就开办客运业务,成为华南地区内有影响的中转站之一。
产业积累、交通优势的双向出击,1985年撤县建市的时代机遇,推动醴陵在80年代中期登顶“三湘第一县”。
根据1986年的官方数据,醴陵作为株洲市的“县域经济骄傲”,不仅在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方面遥遥领先于株洲各县,也远超省会长沙管理的长浏望宁四县,人均国民收入是浏阳的1.67倍。
1986年长沙与株洲两市GDP数据表,图源于官方
当时的醴陵,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陶瓷、烟花鞭炮两大传承千年的产业,越战越勇。
陶瓷产业链聚集坐拥328家企业,日用瓷产量达1.63亿件;烟花鞭炮厂有426家,产值1.77亿元,接近全市GDP的四分之一。
那些年的醴陵烟花鞭炮,销量比浏阳更强劲。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每8个醴陵人,就有一个从事烟花鞭炮产业,其产值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烟花爆竹之乡”广东东莞。
1986年,醴陵的烟花鞭炮总产值比浏阳高出1348.9万元。
还有食品工业、防水材料、服装等产业欣欣向荣,醴陵用无以辩驳的实力,领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
然而,短短4年,醴陵迅速被浏阳反超。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蓝思科技 图源于官网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从1989年开始,浏阳GDP进入指数增长阶段,迅速拉开与醴陵的差距。
从1989年落后醴陵0.15亿,到1990年反超醴陵1.1亿元的GDP优势,后来居上,拿到“三湘第一县”宝座。
1987—1995年,醴陵、浏阳GDP数据表,图源于官方
此后数年,即便醴陵加速追击,但双方的距离依旧越拉越大。
02
90年代
浏阳危机中掘金反超醴陵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
醴陵、浏阳地位反转如此迅速,其核心变量莫过于在支柱产业——烟花鞭炮上的一进一退。
80年代末期,无论是官方与民间,都将烟花鞭炮视为“洪水猛兽”。
因生产门槛低,粗放的烟花鞭炮生产导致安全事故不断,被人诟病为“十户九爆”,众多声音建议,要将烟花鞭炮全面取缔。
1988年,中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随后,国内200多个城市迅速制定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
“禁燃令”一出,收缩的市场需求,无疑让烟花鞭炮生产地遭遇灭顶之灾。
昔日的“烟花一哥”东莞,几乎壮士断腕。1987年,东莞的烟花爆竹行业从业者近7万人,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接近全市GDP的三分之一。
但比起东莞有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通过“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为突破口,发挥人口红利、低成本优势,迅速挖掘出加工制造这条产业曲线。向IT制造业、加工贸易等方面转型。
位于中部湘赣边区域的烟花鞭炮生产地——醴陵、浏阳,要壮士断腕,并迅速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就艰难多了。
相较于浏阳,手里还握有产业王牌的醴陵,将目光全面转向陶瓷产业,紧随东莞步伐,近乎一刀切地关停了不少烟花鞭炮厂,将醴陵打造成比肩景德镇的“陶瓷之都”。
醴陵陶瓷博物馆,图源于株洲日报
刚在“烟花领域的奥运会”——摩纳哥国际烟花大赛中夺魁的浏阳,则选择借力打力,全面进行产业升级,强化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对烟花爆竹进行安全及自动化生产改造,力争洗刷花炮“十户九爆”的骂名。
对烟花鞭炮产业的不同抉择,让醴陵、浏阳的经济发展迅速分野。
东莞、醴陵等烟花鞭炮生产地主动让出的市场空白,给了浏阳烟花鞭炮产业腾飞的翅膀,摩纳哥国际烟花比赛中一举夺魁的国际名气,助力浏阳花炮蜚声国际,成为海外采购国内烟花的不二选择。
浏阳花炮在摩纳哥国际焰火大赛上夺魁,浏阳人民敲锣打鼓在街头欢庆,图源于官方
到上世纪90年代,浏阳花炮的出口创税总额一度达到全市90%以上。
1995年,浏阳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称号;2002年,国际烟花协会(IFA)总部落户浏阳;国内外顶级盛会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所需烟花表演,都成了浏阳花炮的主场。
浏阳花炮的适时出击,取代前辈东莞,赶超醴陵,成为享誉全球的“烟花之都”。
即便日后醴陵重拾烟花鞭炮产业,但一次抉择划出的产业鸿沟,很难反超。
无论从品牌声量——2011年,醴陵获评“中国花炮之都”称号时,已经落后浏阳16年。
而相较于浏阳“烟花之乡”的美誉由国务院授予,醴陵被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审核、评定的“中国花炮之都”称号,在含金量上也弱了一大截。
还是产业聚集——截至目前,浏阳烟花爆竹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41家,从业人员有将近30万,年产值达到了301亿,浏阳花炮的烟花内销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50%,出口占全国的60%。
闪耀在浏阳上空的烟花,图源于浏阳日报
醴陵烟花爆竹相关企业超500家,年产值200亿元,现有生产企业176家,上下游从业人员约15万人,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单就产业发展而言,两大核心产业——烟花生产错过了升级黄金期,陶瓷生产又因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困境,饱受诟病。
在过去20年,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化生产思路下,醴陵一直没能重现80年代的“第一”荣耀。
03
长浏or株醴
融合发展成两地共同密码
产业之外,1985年行政机构改革后,浏阳、醴陵分别交付长沙、株洲代管,两城发展进程也加大了距离。
一方面,作为地级市,株洲经济地位等稍弱于省会长沙,得到的发展机会从根源上也很难与长沙抗衡。
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株洲以中南地区铁路交通中心的交通优势,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个大工业城市之一,有过“集全省之力发展株洲”的巅峰时刻。
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即便株洲是普铁时代的骄子,株洲GDP发展依旧逊于长沙。
从1978年到2008年,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长沙市GDP年均增长幅度13.8%,领先于株洲10.6%的年平均增幅。
长沙市GDP增长数据,图源于湖南省统计局
株洲市GDP增长数据,图源于湖南省统计局
到2009年底武广高铁通车,长沙迈入高铁枢纽时代,长沙作为省会的优势更加明朗,集全省之力发展长沙成为大势所趋。
株洲与醴陵的搭配,天然会逊于长沙与浏阳的组合。
另一方面,醴陵与株洲的牵手,也因缺乏历史积淀、产业互动、交通共建等等因素,至今还没有达成有效的共荣共赢局面。
相比起株洲从上世纪50年代才依托共和国工业的崛起,从附属湘潭的小镇,升级为湖南省内除省会长沙之外的首个地级市。
醴陵的历史厚度和产业积累甚至比株洲要丰富得多。
相比起株洲从南宋才定名,醴陵从西汉初期即登上历史舞台,东汉初正式设置醴陵县,醴陵的历史纵深长达2000年,历史长度远比株洲深远。
以至于醴陵人在外,介绍自己只说是“湖南醴陵人”,鲜有说自己是株洲醴陵人。
而醴陵延绵千年的两大产业——花炮和瓷器,也未与株洲有过多的亲密互动。
哪怕双方已经牵手40年,株洲本土崛起的三大世界级产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与硬质合金——醴陵都没有分羹。这可能也与双方都没有深度沟通交流有关。
再加上醴陵的经济发展强势多年,一直领衔株洲境内的县域经济。醴陵与株洲的相处方式,像极了听受父母之命才被动结婚的夫妻,看上去和谐,但经济发展一直在各玩各的优势产业。
醴陵目前的发展态势,东乡和南乡强于西乡和北乡。而株洲城区就处于醴陵西北部,醴陵往南,即是株洲辖治的攸县,这样的经济排布,几乎还诉说着醴陵与株洲还未真正做到共建共荣。
相比于醴陵、株洲的相处模式,浏阳与长沙就紧密多了。
即便浏阳是长沙下辖县市中最远的城市,至今没有通铁路,划归长沙管理后,浏阳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浏阳经济的领头雁——浏阳经开区,落地在毗邻长沙城区的洞阳镇;长沙航空枢纽——黄花机场介乎长沙、浏阳之间,距离洞阳镇不过20公里,具有聚集产业的天然交通势能。
浏阳市经开区所在区位图,图源于红网
还有一个典型的细节,目前决议长沙发展的长沙市委常委班子,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作为县级市一把手位列其中。
而划归长沙发展后,借助长沙的政策庇荫,浏阳几乎承担了湖南省内县域改革的先锋功能。如敲响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的“三湘第一锣”;作为省内唯一“代表”入选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在省内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等。
浏阳与长沙联袂演绎的有效代管模式,成为两地共荣发展的基础。
由此来看,浏阳反超醴陵的背后,不仅有城市本身的努力,还有城市管理者的发展理念影响,也离不开时代进程中,与代管城市的有效相处。
齐心协力的发展进度永远比单打独斗要强势。
从株洲搬迁到醴陵的旗滨玻璃 图源于搜狐
好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这些年,株洲和醴陵有了更紧密的融洽。
如2019年加速两地快速沟通的东城大道建成通车;株洲的服饰产业延伸到醴陵,正成为醴陵的经济新增长点;而株洲玻璃厂改制为旗滨玻璃公司后,从株洲市区整体搬迁到醴陵,如今旗滨玻璃的年产值已达40亿元,现已成为醴陵又一核心企业。
一个又一个信息,让我们看到了株洲与醴陵卓有成效的沟通。有了双方的默契与合力,相信浏醴两地作为湖南县域经济的王牌军团,必然将在竞合往来中,相互成就,共绘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新样板!
编者按:在湖南19个县级市中,罗霄山脉下的“双子星”浏阳、醴陵,无疑站在发展链的顶端。
两大国家级战略——湘赣边区域合作、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澎湃而来,谁都能想到,这两个城市的未来不可限量。
以醴陵、浏阳为起点,潇湘眼开启湖南省县域观察系列,探寻省内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与成果,希望能为湖南省走出更多的百强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