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园区 > 湖南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耕好改革试验田 打造开放新高地
潇湘眼洁 2022-07-20 15:24:27 阅读:2841 来源:长沙晚报
提要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以冲刺之姿加速建设,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2022年是“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进的第一年。长沙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把落实“强省会”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答卷,在奋斗中担当使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湘江之滨,开放潮涌。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以冲刺之姿加速建设,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2022年1—6月,长沙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90.21亿元,同比增长35.22%;预计实际使用外资1. 28亿美元,同比增长90.03%;新设企业3826家,新引进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额525.9亿元……
今年3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长沙片区调研时,提出“五更”发展要求,为长沙片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多次调研、关心长沙片区发展,要求把握战略机遇,全力争先进位,推动自贸区建设再开新局再上台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长沙片区抢抓“强省会”机遇,着力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产业合作的大平台、环境优化的引力场,在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上闯出新路子。
制度创新 “试验田”
14项制度创新为全国首创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长沙片区创新的涌动、活力的脉动勃勃跳跃。
7月17日 ,一架载有20吨波士顿活龙虾的货运专机降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你可能不知道,全国售卖的波士顿龙虾,70%来自长沙片区临空区块一家名为“年年有鱼”的企业!
内陆长沙凭什么成为进口海鲜的重要口岸?答案是时效!一只波士顿活龙虾从大西洋深海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只需要48小时。
时效提高,源于制度创新。
“受益于‘鲜活海鲜混合规格进口模式’,这条海产品‘丝绸之路’才得以畅通、提速。”年年有鱼集团常务副总裁眭碧玉介绍。
“混合规格进口模式”是长沙片区临空区块为时效性要求极高的鲜活产品提供的创新进口监管模式,属全国首创。不同于传统的“细分规格模式”,它不仅减少了分拣物流成本,加快了产品流通速度,更能有效降低损耗。“企业的采购运输综合成本降低了4%~7%,产品死亡率降低了3%~5%,周转率提升了40%~50% 。”眭碧玉介绍。
鲜活海鲜运输拼的就是时效。黄花综保区与黄花机场“区港联动”试点改革,令通关速度提升30%。龙虾直接“飞”进黄花综保区,片刻不停地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个城市。正是因为“快人一步”,年年有鱼每周进口海鲜逾130吨,已成为全国海鲜进口龙头企业。
挂牌一年多来,长沙片区勇担使命,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四大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笔,在79.9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描绘壮丽画卷。
今年5月,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印发,4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推广。其中,长沙贡献的制度创新成果33项,14项为全国首创。
长沙举全市之力推进改革创新,截至目前,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4.7%。
产业发展大平台
新引进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525.9亿元
长沙片区在不断创新中,聚力扩大对外开放,聚力加快产业发展。
“发车!”伴随着礼炮声和激昂的音乐,满载着近300台“山河绿”高空机械设备的20余辆货车,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欧洲、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6月28日,山河智能高空机械设备大型发货仪式上,曲臂式、直臂式、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等多款机型齐齐亮相,电动化产品占比90%以上,海外订单占比40%。据悉,今年1—7月,山河智能产品出口预计增长70%。
为了拓宽工程机械出海道路,山河智能携手长沙片区探索多个自贸创新制度:首单“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首单“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报关发运”均顺利实施。
一年多来,长沙片区重点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中联工起、铁建重工和五新隧装等龙头企业齐聚的“世界级”产业现象。近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榜单。长沙经开区再度上榜,进入前30强,并以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排名相关榜单第一位。
长沙片区正以改革开放之力,推动着全市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也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6月9日,长沙经开区联合在深圳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位于广州的新欧机械、东晟密封等6家工程机械产业链配套企业计划落户长沙。10多家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领域内的项目也达成意向签约。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上汽大众新车型、三一智联重卡驾驶室、苏宁易购平台华南运营总部……1—6月,长沙片区新引进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额525.9亿元,其中“三类 500强”项目11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环境优化引力场
新设立企业3826家,同比增长81.84%
企业选择自贸区,原因很简单:成本更低、机会更多。
人潮熙熙攘攘的国金街,一家名为小咖主的咖啡小店,8元一杯的非洲现磨咖啡,香浓醇厚又经济实惠,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非洲是咖啡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咖啡的风味更是醇厚、独特。”小咖主品牌创始人景建华依托高桥大市场非洲咖啡交易中心,产地直采,成本减少30%。
高桥大市场所在的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目前已培育100多个非洲品牌产品,形成咖啡、可可、腰果、小五金、小农机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
半年多的时间,小咖主这个“小品牌”已逐渐在长沙闯出一方天地。10店同开,用一杯平价的醇香咖啡,让更多市民感受漂洋过海而来的满满诚意。“未来希望让更多非洲咖啡从湖南走向全国。”景建华为梦想而奋斗。
长沙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高效服务,为追梦者搭建广阔的舞台。
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才有支撑,增强后劲才有基础,奋发赶超才有希望。深谙这一道理的长沙片区举措频频——
“以前我们要去海关、科技、公安三个部门办证,现在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了,长沙服务真是五星级!”奥地利专家斯蒂芬·欧宁格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为长沙的对外服务竖起大拇指。
全国首创的“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了外国人来华所需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一窗式”受理,打破了空间距离,实现了审批环节缩减约50%,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南非等国的众多专家来到长沙工作,享受到了这一便捷服务。
一年多来,长沙片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率先落地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在医疗器械、食品经营等4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自贸人才新政新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33人……
长沙片区不断加码营商环境的“含金量”,让海内外市场主体纷至沓来。
1—6月,长沙片区新设立企业3826家,同比增长81.8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新落户湘银担保等金融机构18家,彰显奔涌的市场活力。
乘风破浪,正当时。
把握机遇,争先进位,长沙片区正以更大决心和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向世界讲好“长沙开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