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园区 > 湖南
这个榜单,株洲高新区排全省第一!
潇湘眼洁 2022-04-08 19:46:42 阅读:4203 来源:潇湘眼原创 作者:杨冰洁
提要株洲高新区在科技研发上大手笔投入,算得上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先手棋。
去年底,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投研电讯四家智库机构联合发布了2021“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湖南共2家园区上榜,分别为株洲高新区(73名)和常德高新区(93名),其中株洲高新区位列湖南省高新区第一名。
据了解,此次评选的最新指标体系由政治执行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美誉度、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创新驱动发展等六个方面、30多个二级指标构成。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支撑地区GDP增长的主力,是产业项目投资的“洼地”。湖南省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株洲高新区凭借轨道交通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区别于其他园区,构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评比中,2021年,株洲高新区以697亿元力压其他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仅次于长沙高新区(6893.3亿元),居全省第2。
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12月湖南省科技厅通报的《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2021》中,株洲高新区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能力拿下单项排名冠军,赶超长沙高新区,居全省第1名。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和航空动力都是株洲的王牌,而株洲高新区在发展动力产业外,其创新活力、创新驱动成效依旧突出,并在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方面能脱颖而出,可见园区在产业建设方面对创新的看重与投入力度。我们不妨来看看,株洲高新区针对创新发展的方法论,或许可为全省园区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8%,人才政策力度中部地区最优
高新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2021年,株洲高新区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区县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园区对科技人才的招引政策。
早在2018年,株洲高新区便率先出台“中国动力谷双创人才”系列政策,并于2021年最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国动力谷人才计划”的十九条措施(暂行)》,从医疗、奖补、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完善“1+4+5”人才政策体系,力度堪称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最优。
尤其是近两年来,园区重视鼓励大中型企业或科创平台试水“科创飞地”,带动“人才飞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在长研究+株洲制造”模式,吸引了全国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孵化项目资源入驻。
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30%以上,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家;并拥有各类人才14万余人,合作院士16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33名,市级领军人才58名,动力谷专家人才库专家856名。
另一方面,株洲高新区研发投入力度更甚。2020年,园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就已达到8%,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横比株洲市,2020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7%,并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这一数据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株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唯一超过3%的市州。
对比之下,株洲高新区在科技研发上大手笔投入,算得上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先手棋。2020年,株洲高新区投入研发费用19.3亿元,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78亿元。以园区内株齿、博戈橡胶两家企业为例,5年来株齿研发投入比重从3%提升至8%,而博戈橡胶每年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越来越成为株洲高新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就在今年3月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湖南省园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文件中,明确提到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这三大优势产业也要以株洲为核心。在新一轮政策机遇面前,株洲高新区又走在了前面,其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已领先其他园区。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园区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逐渐凸显。2021年,头部企业长城电脑、麦格米特等产值增长均超过45%,并带动电子信息行业增长超过30%。该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引领带动了产业链上300余家企业实现高速发展。
另一边,株洲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站上了风口,头部企业的产业链孵化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园区已聚集该产业300多家核心部件、零部件、检验检测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并逐步实现了汽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专用汽车、三电系统等3大领域的转型升级。
此外,株洲高新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导,搭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园区引进中科(湖南)院、株洲市陕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其中陕研院负责开发新型复合材料,中国动力谷产业研究院聚焦培育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湖南德龙建成全省首个智能制造领域全功能产教培训基地……
截至目前,园区现有研发类创新平台298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30家,省级研发机构154家,院士工作站16家。
由此可见,站在更高起点的株洲高新区,未来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