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浮躁世间少有的纯粹的人,一生扎根科研,却离开在科研黄金阶段的38岁。生前,他给身边所有人力量,走后,精神依然鼓舞着人间。所以网友评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湖南伢子,会一直活在大家的心中!”
也有网友感慨:“虽然命运没有善待他,但他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勇敢而坚韧的背影。”
不同于我们在人间辗转折腾,被生活磨平,眼神逐渐失去光彩,他的38载人间旅程尽管短暂,却用一生诠释出纯粹、愿意为科学奉献生命的科研精神,成为映照在湖南乃至全国科研工作者心目中的“一盏明灯”。2月10号,湖南郴州安仁人、年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传,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38岁。3天后的告别仪式,老师、同学、同事从五湖四海赶去北京八宝山,送他最后一程。北京洒下漫天大雪,用洁白大地给这位本该闪闪发光的科研新星一个温柔告别。
没有袁隆平这种顶级科学家的知名度,周传的告别仪式其实不算隆重,但很多在他死后才了解到他人生事迹的“陌生人”们,却无一例外的,哭了。网友评论:“泪目读完,他生命短暂,却能如一盏灯长久照亮周边人的心。”大家痛心周传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心一个纯粹又开朗乐观的科研人才,一生短暂;痛心世界少了一位纯粹的科学家。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把热泪向周传投以遥远的敬意。网友评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不了这样的科学家!”在同僚眼里,周传是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大环境下的“异类”,是一个愿意将生命献给科学,一腔赤诚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在身边人忙着“跑经费”、“争项目”,为生活不断弯腰,周传直到生命最后时刻,眼神里迸发的,依然对科研最纯粹的探索热情。同行追忆:“他没有显露出一丝丝愁苦,满怀热情的讨论科学与生活,这份热情大大的鼓舞了我。”作为湖南向世界输出的顶级科研人才。周传经历清华和北大两大顶级学府深造,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过5年博士后研究。这个研究所,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医学研究组织之一,培养出25个诺贝尔奖得主,超过180人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0岁年纪已经是国内动物研究领域的中坚,如此扎实的履历,本可助力周传在科研世界自由驰骋,畅享天高海阔,却在38岁这年被迫一键暂停。他多么想活下去呀。按照周传的人生规划,他要做转基因动物平台,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蚊子;要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做更多的实验课题,探索更多世界的未知。以至于人生最后2年,脑瘤恶化导致双目失明,身体无法行动,忍受着化疗副作用,他也要跟老天掰手腕,用与生俱来的“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湖湘血性,跟命运争光阴。哪怕躺在病床上,周传坚持每周和学生开会、讨论项目、设计试验。眼睛没法读论文,就把过去读的论文记在脑子里,身体没办法做笔记,就请家人代劳,抓紧一切机会留下科研成果。他那坚韧、不向天低头的背影,恰恰是科研精神的生动诠释,激励一代代科研学子,为科学奋斗终生。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信念驱使下,过往几十年,湖湘涌现出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科研领域也是遍地开花,从“仰望星空”的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嫦娥工程等航天事业,到“脚踏实地”的土地增肥,粮食增产,以及通信领域“鸿蒙”系统惊艳世界,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引领全球等等。周传则是为科学而生。在老同学眼里,周传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对科学的热忱。80、90年代成长在湖南郴州市安仁——一个只有35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通火车,2019年才正式脱贫摘帽——教育几乎是当地孩子改变人生机会的唯一途径。周传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佼佼者,2001年以安仁一中理科第一名,郴州市状元身份考上清华,入读生物系。21岁进入北大读研,26岁北大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赴美进入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了5年博士后研究。对科学的热爱匹配足够的努力,助力周传的科研道路一帆风顺。31岁,周传入选中科院“新百人计划”——这是中国科学院为引进人才,提高科研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回国就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领导独立实验室,还有国家级青年基金资助。全球科研人才对果蝇磁感应的相关研究少,且没有共识。周传从2005年扎入果蝇研究开始,就是国内果蝇研究的核心人物,推动北京大学建立果蝇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开创了用果蝇探索抑郁症、开发治疗抑郁症新药的全新研究领域,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多篇果蝇相关论文。曾有人问周传,为什么喜欢研究果蝇的脑和行为?周传轻描淡写回答,果蝇很有意思。不关乎名利,无谓商业价值,扎根实验室的唯一出发点是喜欢。他的一双眼睛每天盯着比自己小几万倍的果蝇,从什么是抑郁症开始,理概念,做实验,给果蝇做药物、遗传突变操控,满北京淘电路元件,千方百计让果蝇“打架”、求偶,把果蝇折腾出“抑郁”,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一整天,乐此不疲。他听不懂大众热衷的明星八卦,游戏只玩老版本星际争霸,如果你想打开他的话匣子,聊果蝇、聊实验就行。他也开创了国内研究生指导导师的新纪元,一手推动教授饶毅的动物实验室,十多年聚焦在果蝇社会行为研究上,得到饶毅的大力点赞:周传高度独立、特别有创造性、自律性。从湖南贫困县走到世界科研舞台,周传本是中国科研界闪亮的一颗星。有过多年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积累,周传清楚,治疗副作用大,效果也一定不好。没有人能感同身受到周传内心的挣扎。他最终毅然决定,放弃治疗,继续科研。抓住人生最后、身体还算正常的一切时间。“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内心到底有多大波澜。但在做出这个决定后,他真的就这样带着脑瘤,每天坚持工作,和以前毫无差别,甚至更加努力。”周传的同学在回忆他的文中写道。“因为工作原因,我见过很多肿瘤患者,传哥的这种勇气,极其罕见,何况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一开始,包括我在内,都无法理解他的选择,但到了后来,大家慢慢理解了:传哥不怕肿瘤,也不怕死,就怕做不了科研。”周传的同学深有感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底色和本心。”所以,当他做出决定放弃治疗后,周传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坚守实验室,照常发表论文,指导学生,倒数人生的每分每秒,为世界多留下些成果。2019年脑瘤压迫神经速度加快,17个小时的手术后,周传的一双眼睛再难看清人间,身体也没办法再行动,与死亡几乎近在咫尺。但每一个去看望他的朋友,都在感慨他超出寻常的平静。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愤怒,没有对病情压迫的委屈,没有对身体受限的愁苦。他像平时一样,跟妈妈品评喜欢的食物口味;每周跟学生开组会,一起讨论项目设计、实验方法;和来看望他的学弟学妹们,探讨科研的吸引力;甚至满心期待,再抢来一点时光,和老同学合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蚊子,做一个转基因动物平台。他还有心思拿自己的大脑“开玩笑”。和老同学比划,脑瘤损伤什么脑区会缺失什么功能、引起什么行为改变。并暗自庆幸,脑瘤没损伤他的记忆功能,论文可以记在脑子里,他可以继续回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送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好在,周传达成了部分心愿。和学生一起完成3篇论文,护送一名学生顺利博士毕业,也穿上了心心念念的博士生导师服。到生命最后阶段,他还在思考学生们的前途,请求身边同事,“一定帮忙照顾好他的学生。”一是科学家身上,必然会有的一股纯粹的,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科研精神,二是身体力行打破大众印象中,科研人士是“书呆子”、无趣的刻板偏见。在很多人看来,科研人员全部心思放在实验室,生活会过得呆板。周传却生动展示了,一个对科学世界有着无限好奇心的人,自然懂得享受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好。身体里流淌着湖南人爱吃会玩,一身“综艺细胞”的血液,周传在严谨的科研之余,同样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实验空隙,他会给同事推荐综艺节目,在教授饶毅眼里,周传是是实验室的氛围担当,幽默、团结人,热衷组织实验室活动,让实验室变得好玩。去实验室,每天要拎一大兜橘子;爱吃辣,吃美味但变态辣的鸡翅,辣到哀嚎,眼泛泪花也要全都吃下;在昆明吃野山菌火锅,稍微操作不慎就可能食物中毒,他却敢把40公分大的瓦锅,吃得汤都没剩下。微信头像则是他和研究所猴子的亲子“摆拍照”,他面带微笑,抱着小猴子,透着一脸慈祥。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就能本着科研精神探究到底,能清晰说出一段音乐的名字、作者、指挥、演奏者和版本;做“果蝇”研究,就能爱屋及乌研究上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想学小提琴,即便没有任何乐器基础,每天对着书练,自学出一首完整的歌。他还喜欢看书、练书法、旅游,经常跟老友,在古典乐的伴奏下通宵讨论学术问题。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吊诡之处,他那么优秀,那么温暖,人生却如此短暂。但作为当事人,周传一直努力在为人间传达属于自己的积极能量,身体力行诠释真正的科研精神。周传,男,湖南郴州安仁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行为与神经调节研究组组长。2005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2010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研究。2011-2015年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宁斯研究校园进行博士后研究。自2005年始一直以果蝇为模型研究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主要集中在果蝇争斗和失恋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果蝇求偶行为中信息素和求偶感受的神经环路机制等。申请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受到众多科学期刊如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等的专题评论和众多媒体如Science News、The Scientist、The Verge、redOrbit等广泛报道。曾获得首届吴瑞奖和NIBS优秀研究生奖。1)以果蝇为模型研究争斗和求偶行为相关的神经环路和感觉信息流传递机制。2)以埃及伊蚊为对象研究其求偶行为和吸血行为的神经机制。3)研究蚂蚁的真社会性行为,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神经机制。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只有高度独立、特别有创造性、自律性的学生才能成功…经历了周传这样的学生,才坚定了我全职回国的信心。周传是北大、清华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有理想、有情操的学生。他们预示着我们国家未来后继有人的希望。清华大学2001级一班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同学悼念周传。图源于饶毅公众号饶毅还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悼文《悼念周传:指导过老师的学生》悼念周传,称“周传虽然曾经是我的研究生,但他当时就指导过我”。饶毅在文章中写道:“我实验室有过果蝇打架的研究,是周传带动建立的。我实验室后来有近十年研究的内容之一是社会行为的分子机理,周传的想法是这些研究的起点。而且,社会行为的机理研究有几年是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所以,周传等于是指导了我,带动了全实验室”。
Tags:
人间
纯粹
科学家
清华
周传
湖南
郴州
转载:感谢您对平台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方便请推荐给朋友或分享到个人朋友圈或微信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