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长株潭 > 长沙
进击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正当时!
潇湘眼杰 2023-09-07 17:32:16 阅读:2853 来源:潇湘眼/当当
提要长沙开吃“第一只螃蟹”。
长沙用飞一般的速度,将搏击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野心晒到阳光底下。
从6月19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上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9月1日40个重大项目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上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中间只用了74天。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图源于人民网
有战略眼光兼有行动力,这样的长沙,一出手就是王炸,吸引来包括索恩格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蚂蚁集团中南研发总部、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华为云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
如此双向奔赴的美好画面,用两全其美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单从首开式的表现看,长沙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打法就是招强引强,遇强则强,强强联合。
01
招强引强
长沙才会更强
18个现场揭牌项目,有3家500强、6家高等院校,8家行业领军企业,1家外资企业。
16个签约项目,有5家世界500强,2家高等院校,6家行业领军企业,2家外资企业,1个国家级实验室。
6个“云开工”项目则是企业的全球研发中心或总部基地。
这些企业都是各条赛道上的头部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云计算、人工智能、运载火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是长沙的支柱产业,也是长沙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需支撑。
如同长沙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带来的震撼力,长沙在招强引强方面,也把这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毕竟,市场经济中,最简单的逻辑莫过于强者恒强。
长沙是全国首个提出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城市,要在全国范围内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站在长沙的角度,需要步步为营,更要步步为赢。
而引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与高校,是长沙沉淀全球研发人才的起跑线。
典型如此次和北京大学合作,共建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是由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带队北上洽谈、签约。
长沙和北京大学签约,图源于北大官网
到今年9月正式揭牌,短短一年多时间,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团队拓展到157人,如此高效率,长沙方面给予的政策倾斜可想而知。
典型如华为云工业创新中心的落地。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研发投入排在全球第二,过去10年来累计研发投入8450亿元。对研发的重视,已经浸润进企业骨子里。
而牵手华为,本质上是长沙对全球科研企业告白:长沙欢迎你。
单从此次签约项目名单看,无论是以北大等国际知名学府为旗手,召唤全球人才,抑或是牵手全球最具科研创新精神的顶级企业,都明晃晃展露着长沙要集聚全球科研人才,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企图。
再加上长沙的本土研发力量本就不弱——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第八;“985”、“211”院校数量分居全国第3位、第7位;有99家独立科研机构,坐落在岳麓山脚的大科城,已经坐拥33名“两院”院士,95名长江学者。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算台”,图源于湖南日报
所以,很多人好奇长沙为什么敢为人先,提出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因为长沙的人才活水源源不绝。
人是科技创新的动力。而以人才联动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产业集群、技术应用等研发中心创建必需元素,依托长沙的多年积累,项目的引进,在加速向长沙集聚。
02
强强联合
长沙是真正的潜力股
站在企业的角度,从任意角度考量当下长沙的软硬件水平,长沙都是企(校)在乎的潜力股。
一方面,在企业最在乎的营商环境上,长沙已经是万家民营企业票选的中部第一。
昔日长沙引鲲鹏入湘,创下过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流转,从项目筹建到一期厂房交付只需4个月的长沙速度。惊得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感慨:“到长沙来办企业、来布局产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比珠三角还要好得多得多!”
再到如今74天实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从想法到落地实践的全过程。
期间经历无数次专题会议、专家座谈会、企业调研会等调研讨论;组织专班队伍赴北、上、深等地调研,并向企业、湘商、高校院所等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听取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各界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发布了多项支撑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政策。
长沙在营商环境上的诚意,已经写在每一个行动里。
长沙橘子洲头,图源于湖南日报
另一方面,在企业最在乎的长远发展上,长沙的城市战略定位也真正抓住了时代的方向。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实力的壮大、国家力量的强盛,比拼到决赛圈,PK的关键指标永远是人才以及前沿科技能力。
前有深圳,从小渔村蜕变成如今国内最具发展势能的城市。其成功密钥,除了有天时地利人和,更有战略眼光,用研发实力实现高效崛起。
202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了3万亿元——比国内大多数省份的GDP总值都高。
过去5年,深圳的科研人员体量从2018年的1.83万增长至2022年的5.45万,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1.4%,其人均学术产出效率以及人均高影响力科研成果产出都遥遥领先于北、上、广、重庆。
再有合肥,在不靠边不沿海的原生条件下,将战略眼光发挥到了最大化。
长沙不夜城 图源于潇湘眼
以中科大为锚点,打响“科创名城”的城市标签,成为中部不可忽视的“黑马”。
这些成功案例,都为后来者指明了一个方向——无论当下国内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竞争赛道多么眼花缭乱,未来国内各个城市竞争最激烈的赛道只会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高效运转等托举城市稳步向上的因素上,全面开卷。
当下的中部六省,就卷起来了。合肥要打造创新之都,武汉力争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
但相比于合肥、武汉的重心暂时聚焦在全国市场,长沙一出手便是着眼全球,意欲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长沙的事业线布局更长远。
而这恰恰是大厂们最在乎的品质——哪怕先天条件上不给力,但吃得苦、霸得蛮的长沙,一直有登顶中部第一城的心气儿——这无疑是托举城市与企业共赢的扎实精神基础。
03
从强走向更强
长沙迈向国际长
对企业来说,现在也是入股长沙的最佳时机。
当下的长沙,无疑迎来了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
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图源于人民网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沙能在此时此刻,吹响全力搏击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号角,得益于长沙的产业积累、人才培养,已经迎来质变的关键期。
在产业层面。
作为全球知名的“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早已告别大家印象中的“傻大粗”人力生产机器的模式,转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在智能化生产上,稳步进阶“世界工程机械之都”。
如三一重工依靠全自动生产方式,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山河智能研发出智能施工信息化平台,管理设备施工全流程;中联重科总投资1000亿元打造的“中联智慧产业城”,要打造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
此次首开式,长沙引进各赛道产业头部企业,就得益于长沙已经构建出产业生态的坚实底座。
美食也是长沙的一张王牌 图源于潇湘眼
七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储能材料等,都迎来了智能化生产阶段。
长沙数字经济总量则突破4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占GDP比重接近30%。
到城市品牌方面。
“网红城市”打法充分释放长沙软实力,成功在全国年轻人心里打下“长沙”烙印,推动长沙人口增长量去年跃居全国第一,创新人才的储备量超过300万。
换言之,无论是核心产业发展,城市品牌声量,长沙的人才储备,长沙在一步步进化中,已经具备了发展全国研发中心城市的基础。
到现在,长沙终于迎来了守正出奇的关键时刻。
长沙有敢为人先的魄力,也有了敢干的实力。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