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湘南 > 衡阳
全国各地代表齐聚衡阳 见证“小厕所”如何改出“大民生”
潇湘眼杰 2021-07-25 08:23:38 阅读:3793 来源:红网/宋美君
提要曾经,城里人到农村,最不适应的便是“‘方便’不方便”。
▲改造后的农村公共厕所。
曾经,城里人到农村,最不适应的便是“‘方便’不方便”。从某种程度上说,厕所问题曾一度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道“鸿沟”。
厕所虽小,却关系着万千农村百姓的健康生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总书记最关心的农村厕所革命,7月23日召开高规格会议——“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选择了衡阳,全国各地代表团齐聚雁城,共同鉴赏厕所革命的“衡阳经验”。
衡阳为什么能成为这次全国会议的东道主?总书记最关心的事,衡阳办得如何?记者为您来探究。
“小厕所”叩响百姓生活“幸福门”
盛夏时节的衡阳县台源镇东湖寺村,成片的荷塘“孕”出朵朵“金”莲,蜿蜒的乡间大道四通八达,别致农家小院绿草成茵……人们梦里老家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以前的东湖寺村可没那么‘美’,而这一切的变化‘厕所’功不可没。”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对东湖寺村王大屋组的王名桂来说非常深刻。
王名桂回忆,以前组上家家户户用的是旱厕,臭气熏天,蛆虫蚊子随处可见。由于厕所既臭又不卫生,所以大家选择在房子的旁边建个“小茅房”。
“夏天带上扇子,晚上带上手电筒,下雨踮起脚,冬天便是冷飕飕。”王名桂每每回忆起以前如厕的场景,忍不住直摇头。
▲台源镇东湖寺村改厕操作流程图。
2019年,衡阳县刮起了“厕所革命风”,将农村改厕纳入村规民约,鼓励农民自觉参与厕所革命等村组环境整治工作,并通过开展“送戏下乡”“送健康下乡”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受够了这种“囧”生活的王名桂积极响应,主动改厕。如今王名桂的家,漂亮的小洋楼矗立在池塘边,房屋四周绿草环绕,室内厕所里防滑地板砖、一键式抽水桶、方便实用的置物架等一应俱全。而屋后,一个全密封的三格式化粪池建在草丛中,既通过生物降解技术杀灭粪便里的病毒病菌、虫卵,还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难题。
“改厕以后,不仅庭院变干净了,村庄变美了,我们东湖寺村还引来了‘金凤凰’,搞起了乡村旅游。”东湖寺村第一书记唐东北告诉记者,2020年,村里传统的乌莲种植吸引了投资商,由以前几十亩的零散种植变成如今600亩的规模种植,没有污染的池塘也养起了各种鱼。
▲东湖寺村王大屋组的王名桂家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卫生。
钓鱼,赏荷花,吃土菜……如今的东湖寺村成了城里人追寻诗和远方的好去处。东湖寺村巨变,正是衡阳市厕所革命成效的生动写照。
厕所虽小,情系民生。实践证明,厕所革命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大工程。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的部署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最美地级市”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衡阳市把改厕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面推行“首厕过关制”,确保改厕质量,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那时起,衡阳的“厕所革命”从未停下脚步。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雁城大地铺展开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千千万万的“小厕所”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据悉,2019年至2020年,衡阳共完成改(新)建农村户厕24.28万户、农村公厕234座,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18年的56%提升到91%,一类县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全部超过90%。
“四举措”让厕所不只“改掉味”还“改到位”
“厕所革命”硕果累累,折射出衡阳“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的不懈努力。2018年以来,衡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履职尽责、协同作战,各地区扎实推进,形成了合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由点向面推开的良好态势。
衡阳厕所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是怎样做到既快速补齐这块乡村建设的短板,又让百姓满意度高呢?具体概括起来有四点。
▲农户家新建的三格式化粪池隔油池。
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首先要“思想革命”,改掉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如厕习惯。衡阳采取宣传先行,通过发放“政策明白卡”、召开村民会议、“屋场恳谈会”、利用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改厕政策。全市共发放“政策明白卡”20万份,让老百姓充分知晓改厕目的、意义和政策,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严把改厕质量。衡阳将农村改厕全过程分解为宣传发动、组织筹划、项目准备、工程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维和监督检查等7个阶段,并细化为18个步骤72个要点,逐一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形成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首厕过关机制,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坚持分类施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农村改厕分为三个类型县,到2020年底,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
同时,根据乡村实际,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一般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实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山区及人口较分散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建设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利用水土要素及植物群落吸附消纳粪污水,使粪污水处理得以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
注重群众参与。始终把群众参与贯穿于农村改厕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农村改厕化粪池产品进行统一招标采购,评标过程要有群众代表,产品的试用评价由群众说了算;全市各级都建立了由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验收组必须有群众代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验收是否合格的最终评价标准。
在一项项有力措施的实施下,农村改厕既有了“面子”,又有“里子”,也圆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的“舒适如厕梦”。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奏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衡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
自2018年以来,衡阳市通过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季战役”等系列战役,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多项措施的同步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体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3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省级精品乡村。
▲衡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走进石鼓区利民村高老屋组,仿佛置身一个生态园,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湛蓝、花草树木环绕。朱宏伟开办的农家乐就镶嵌在这座生态园中,因为环境优美,很多城里人赶来这里消暑、品土菜。
在此之前,朱宏伟两口子一直在外地务工,月收入加起来不到6000元,还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小孩。村里改厕之后,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2019年两口子主动返乡,利用自家房屋干净美丽的环境,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月收入近万元。
朱宏伟家还是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进,带头改水改厕、拆除空心房、整理院落,2020年被评为区级“最美农家”,拿了区级奖金。说到这,朱宏伟脸上笑得绽开了花。
石鼓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华喜容介绍,石鼓区利民村经过全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已经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62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由昔日的省级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精品乡村”“湖南省文明村镇”。
近年来,石鼓区充分利用村镇自然资源、绿色生态优势和人水和谐的生态带,抓住打造衡阳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契机,持续推动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
▲乡村美如画。
环境治理撬动乡村大发展的“好剧”不只在石鼓区上演。
“你看,我们现在不仅上厕所方便,污水排放也和城里基本上没什么两样了。”走进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村村民罗建衡的家,房屋设施功能样样齐全,特别是厨房与卫生间,装修布置与使用便利性方面几乎是城里住房的标配。
据悉,目前金甲村卫生厕所整改率100%,污水集中处理3处,全村配备固定保洁人员12名,还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并对周边农房进行风貌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金甲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珠晖区围绕‘三清一改’工作部署,把村庄清洁行动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珠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也因此上榜“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国字号榜单。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上演了一幅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记者坚信,衡阳农村人居环境在大刀阔斧的整治下,将有更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破茧成蝶,扮靓雁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