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财经
废铅回收的“湖南高招”
潇湘眼杰 2022-07-17 10:48:26 阅读:2965 来源:华声在线/周倜 王成奇
提要在世界废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超过六成的变废为宝装备来自湖南智造,背后是湘潭大学科研团队持续14年的攀登——废铅回收的“湖南高招”。
7月13日,开启了暑假模式的湘潭大学校园内,明显宁静不少。而该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再生铅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室内,却仍一如既往的热闹。
这个暑假,湖南省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张俊丰带着团队想“乘胜追击”。
因为就在6月下旬,一条采用团队第三代技术的5万吨/年全链条示范线,历时2年考验终于成功通过验收,这令团队更有干劲了。
这条生产线,虽尚处示范阶段,可“来头不小”——它让中国废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彻底摒弃过去熔炼环节,做到全过程无废水、废气排放,一旦面市,将助力废铅蓄电池行业更绿色、更安全,形成一张属于“中国智造”的响亮名片。
这是该团队历时14年奋斗交出的“新答卷”。
曾经,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长期采用“人工拆解—高温熔炼”的工艺技术,致使行业发展一度陷入污染重、资源回收率低的困境。而由于我国铅蓄电池品牌多、规格多、材质多样,且废电池的混杂程度高、资源回收难度大,国外研发的技术装备到了国内,又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窘境。
2008年,在湘潭大学刚攻读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的张俊丰犹如“初生牛犊”,这个从小敢拼敢想的小伙子,拉上同窗好友,想改变这一切。
决心挺大,困难也不小。彼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可供参考的经验并不多,一味效仿国外做法又恐会“东施效颦”。好在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愿意与之共同组建“再生铅科技创新团队”,共闯难关。
这一闯,就是14个春秋。直到现在,张俊丰仍清晰地记得,团队夜以继日,或泡在实验室、图书馆里,或奋笔疾书、埋头钻研在各项调研数据里。大家曾因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也曾为取得突破而欣喜不已……
事在人为,惊喜显现。
2012年,他们研发的技术装备实现了“机械化破碎分选—废铅膏规范高温熔炼”,将更多人工“解放”出来,确保了更多从业者的安全。
2018年,他们获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更新将熔点从1300摄氏度降至900摄氏度,让铅尘无法生成,自然没了排放的风险——此举令“血铅危害”大为减少。曾有国外企业一口气引进8条该技术装备生产线。截至目前,团队研制的装备出口后年处理废铅蓄电池200多万吨,加上每年处理国内废铅蓄电池的数量,已在世界上该行业占比超过60%……
迭代创新,步步惊喜,如今生产技术已经来到“3.0时代”。
工艺流程从6环缩减到3环;废铅膏回收形成的重要副产物硫酸铵,能助力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中心使团队在湘潭就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故障诊断等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能极大节省人工成本……实验室墙上悬挂的“废铅蓄电池资源循环产业技术进化路线图”,无言见证着团队漫长攻关征程的“脚步”。
目前,这套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工艺,已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关键技术。
炎炎暑假,他们的攻关不停歇。这支当年由“3个臭皮匠”赤手空拳组建的“小团体”,如今已壮大为拥有70余人的“大家庭”,正合力向第四代技术发起挑战。
“支撑该产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践行‘双碳’目标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张俊丰说,希望能打造出更好的铅循环系统,对整个产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