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园区 > 湖南

凤栖梧桐花满枝——株洲高新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纪实

潇湘眼洁 2022-05-23 10:12:59 阅读:3346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

提要株洲高新区将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创”字率先、“严”字打底,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力和竞争力。

湘江腾涌,不舍昼夜。

一路向北的浪潮在株洲大地磅礴涌动,奋勇争先。

这里,是“中国速度”的核心,研发生产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复兴号”的“心脏”和“大脑”。

这里,是“中国力量”的体现,3万吨重载电力机车开创了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新纪元。

这里,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两个千亿产业交相辉映,制造名城的招牌由此熠熠生辉。

这里就是株洲高新区。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以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小巨人企业”工作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创新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省园区第二位,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思路锚定,大道向前。绚烂耀眼的高质量发展诗篇于此间写就,繁盛产业、诗意栖居的壮美画卷徐徐舒展。

株洲高新区魅力无限。

在优字上花气力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的“市场准入指南”。近年来,株洲高新区紧盯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下好先手棋,不断创新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逐步构建起一流的营商环境。

为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株洲高新区“快人一步”在2个月内成功组建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企业审批有关的部门、事项全部进驻,推行“中心之外无审批”。

中介服务费用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落户驶入“快车道”。

在株洲高新区,人人都是“服务员”,个个都是“店小二”。577名联企机关干部点对点帮助794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今年一季度,为宏工智能、凯睿斯覆铜板等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全程帮代办零收费服务,对瑞邦医疗、嘉成科技等项目提供“竣工即交证”审批服务,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的时间,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利用“科技银行”平台,在全市率先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最高能为科企提供500万元的低成本、纯信用贷款,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等融资困境。

今年来,株洲高新区还举办银企专场对接会,向园区二十余家企业推介农行“专精特新”贷、“硬质合金”贷等特色优势金融产品,并以“多对一”的形式为企业提供精细化融资服务咨询,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但推进,科创活力被无限放大。

从“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到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企业开办“跨区域通办”,株洲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办事环节最简、审批流程最优、办结时间最短、服务效率最高、跑动次数最少的政务服务环境,这些改革极大优化了株洲市的营商环境,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从窗口咨询、提交材料,到办结所有手续,仅用了短短几小时,株洲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将一份包含营业执照、发票和公章等在内的“开业大礼包”交到了企业负责人袁女士手中。她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现在办事效率如此之高,成本一降再降!”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实现工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的“四证”除不动产登记证外,均在区内形成了闭环审批。同时,株洲高新区启用了首批行政审批专用章15枚,实行行政审批科长负责制,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不再层层审批。

到如今,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自助服务在株洲高新区成为了现实,园区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办政事,打通了政务服务园区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株洲高新区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洼地。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区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0个、湖南省级创新平台154个、市级创新平台116个。

投资创业的红利已经遍地花开,人才引进的大礼包同样不可缺少。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广发求贤“英雄帖”,设立海外招才引智联络点,聘请50余名在区院士、知名企业家和高端人才担任“引才荐才大使”,营造尊贤敬才氛围,吸引集聚人才。

2021年,株洲高新区向符合政策的3000余名人才兑现4600余万元“红包”,并颁布了升级版的“中国动力谷人才计划”,对“高精尖”人才及团队引进资金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00万元提高到最高1000万元;对新入选的两院院士等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对获得国家、湖南省级科技进步奖等重大荣誉,最高可给予50万元奖励。

借鉴国内先进企业服务的成功模式,株洲高新区率先将“一站式”服务概念引入园区,打造线上服务超市+线下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园区基础管理和企业发展服务集中在园区一个固定场所办理。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引进方略,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14万余人,合作院士16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33名,市级领军人才58名,动力谷专家人才库专家856名。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还用足用好“招商引资28条”,瞄准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走好场景化招商路子,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算好投入产出账,加快落地了一批带动强、成长快、预期好的企业。

作为“三个高地”引领区示范区先行区的新区,株洲高新区正被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宜居宜业的新城,正依靠着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居住生活,成为更多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之所。

在培字上下功夫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株洲高新区的市场主体培育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澎湃。

今年1至3月,株洲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352户,其中新增“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的统称)109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统121家;“四上”企业新增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位居株洲市第一。

许多人对于株洲高新区的第一印象,是北汽株洲、长城电脑、时代新材这样“顶天立地”的头部企业。

殊不知,近年来,高新区“四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逐年稳步递增,呈现出成群成林态势。

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总量达到254家;新增“四上”企业109家,总量达到856家。

湖南兴天宏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兴天宏)是今年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之一。

“我们正在连续加班加点,赶制三一、中联这些客户的生产订单。”兴天宏总经理陈丽青高兴的说,这样的批量交付场景,今年以来已经有10多次。

聚焦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涂装工艺,兴天宏仅用2年时间“入群”株洲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20%。随着第二条涂装生产线7月将投产,企业产值年底有望突破8000万元。

北元电器(株洲)有限公司依靠20多人的研发团队“入群”。作为一个以电器连接件和电动汽车连接器为主的企业,2021年该公司将双电源、微端、塑壳等6条生产线转移到了株洲。如今,被寄予厚望的新基地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增长点正在快速形成。

近两年,株洲高新区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培育活动,兑现创新奖励政策等,培育了一大批具备冠军潜力的“小巨人”企业。

2021年,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近两年,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30%以上,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80家,专精特新企业7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30家,省级研发机构169个家,院士工作站9家,均在湖南省领先。

在高新区今年一季度市场主体培育的榜单中,笔者看到一份亮眼“成绩单”:1至3月,该区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统121家。

株洲华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通科技”)是本土一家老牌电子信息企业。如今已形成人工智能铁路机房智能巡检系统、基于5G技术铁路融合通信系统、便携移动应急多媒体通信系统三大产品体系,上半年订单已经饱和。

“今年视频通信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国内对便携移动应急多媒体通信需求明显攀升,我们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说。

有市场,有订单,有远谋,成为像华通科技这样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共性。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持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株洲高新区还建立了高企后备培育库、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入选培育库的种子选手。

这样的梯度培育,在激励这些“小而美”企业聚焦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补强株洲高新区产业根基,让各个园区逐步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产业森林”。

在强字上做文章 “小巨人”激发大能量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

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走。

让强者更强。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在“强”字上做大文章,一大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经过培育、孵化和裂变,迅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他们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截至目前,这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撑起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

开年之初,在株洲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对于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菲斯罗克”)董事长李慧鹏来说,喜事连连。

一边是上市后备企业的相关材料正在筹备;而另一边,企业“0.001°/h精度精密级光纤陀螺”产品刚刚入围湖南省工信厅2021年度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新产品推荐目产品名单。

菲斯罗克仅用6年时间,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量产高精度光纤陀螺及组件的民企之一。近3年来,菲斯罗克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像菲斯罗克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精细领域,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皆优,近年来在市场上表现活跃,通过持续发力脱颖而出。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齿”)在2月份迎来了订单爆发式增长。作为我国齿轮传动行业的骨干企业,其新能源汽车高速减速器、分动器、工程机械减速机等产品,均在国内占据第一或龙头地位。去年,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8.51%。

舍得在创新上投入才会有收获。株洲火炬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就地转化”“飞地孵化”模式,引进转化150余项科技成果,并依靠靶材技术,产能达120吨左右,产值同比增长75.46%。

“小巨人”虽小,但背后蕴藏着强大的科技力量,不可小觑。

水锤被认定为国际两大力学难题之一,也是导致供水管网老化和损坏的主要原因。

现在,这个全球水工业的“卡脖子”难题,被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阀门”)攻破。该企业研发的水锤防护关键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其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

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艾美新材”)自主研发的切削铍铜合金棒是我国唯一、全球第二的优质产品,其质量达到全球行业龙头水平,而平均售价却只有美国企业同类产品的1/2,已被国际高端钟表品牌百达翡丽、劳力士、卡地亚等认证为合格材料,成功出口到瑞士、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

在株洲高新区,像南方阀门、艾美新材这样的企业,他们深耕主业,分阶段、分步骤破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卡脖子”难题,实现从无到有、从追赶向全面超越的转变。

“株洲高新区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高成长性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帮着筹集资金、对接市场,给我们很大鼓舞。”艾美新材综合部负责人欧阳潘阳这样评价高新区的产业生态环境。

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区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值增长7.6%,其中,29家省级小巨人企业产值增长14.4%,菲斯罗克、瑞邦医疗、立方新能源分别增长82.6%、61.4%、36%。

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区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家,其中,25家企业入选“国家队”。2021年以来,在工信部公示的三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中,该区共入选19家。

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的最强矩阵,已然成型。

“要把培育创新生态作为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着力点,力争在市场主体倍增的同时,同步实现创新主体的倍增。”

展望未来,株洲高新区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创”字率先、“严”字打底,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力和竞争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全力打造“幸福株洲、制造名城”贡献“高新”力量。

唯有热爱可以跨越山海。

高质量发展的株洲高新区,未来已来。

Tags: 园区  株洲高新区  营商环境  专精特新  轨道交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机图文